新浪收藏

野口勇:相遇齐白石

新浪收藏

关注

1930年作

水墨纸本

95 x 174 公分 

估价:600,000至800,000港元

野口勇以现代主义抽象雕塑闻名于世,然而他曾在1930年远赴北京,与齐白石切磋画艺,并留下不少水墨作品。齐白石当时已经是自成一家的艺术宗师,两人之间短暂的偶遇对野口的艺术轨迹带来了巨大改变。

1929年,在师从康斯坦丁·布朗库西两年后,野口的人像雕塑作品已经小有名气,并曾接受委托为R·巴克敏斯特·富勒和马莎·格雷厄姆造像。然而他也希望脱离布朗库西的影响,找到个人风格。他在1930年7月的亚洲之行或许正是为了追寻自己的艺术个性,由于野口在青少年时期离开日本后就再也没见过父亲,因此这也是他试图与父亲重新建立联系的寻亲之旅。

野口原本计划造访北京后就前往日本,然而在巴黎等候签证时,他得知父亲拒绝承认与他的父子关系。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野口暂时留在了北京,并结识热衷收藏当代中国艺术的日本商人胜泉外吉,并通过他认识了齐白石。两位艺术家尽管言语不通,却一见如故。与齐白石切磋画艺半年后,野口终于1931年1月启程离开。

1922年作

售于香港苏富比,2005年10月

短短六个月时间,野口在艺术造诣上收获颇丰,他创作了逾百幅水墨画,通常被称为北京画卷系列或北京笔墨系列,本作正是此系列佳作之一。描绘了一名母亲正在给她襁褓中的婴儿喂奶,笔触挥洒自如,寥寥数笔就将人物姿态及精髓勾勒出来。人物的面容和衣饰透过流畅细腻的线条描画,淡墨渲染则为人物增添比重和层次感。这些线条不仅表现出整体曲线和动感,亦可作为画面上的抽象形状而独立存在,反映出野口在空间与抽象概念方面的天赋。齐白石的笔法对野口影响深远,这幅画作与野口同时期的北京系列都有同一特征,即在细致的笔触上大笔渲染淡墨,而这亦是齐老的典型技法(图1)。他们之间虽无正式的师徒相承,野口在齐氏画室创作时会研究并模仿他高超的笔法。透过观察对方非凡的构图、墨法,尤其是其浓重、张力十足却细腻无比的笔触,野口凝炼出别具一格的笔法,如行云流水,形神兼备。

1930年作

(图片版权 / 野口勇基金会及纽约园林博物馆版权所有,摄影师Kevin Noble)

野口虽然在笔法上深受齐白石启发,但两人的作画主题却迥然不同。齐白石喜爱描绘大自然和传统文人画中不甚常见的日常主题,如鱼、虾等。而野口无疑受到自己的雕塑和人像作品影响,偏好以人体入画。他的水墨作品取材自人间百态:如参与运动的年轻人、身穿长袍的僧侣、男性裸体以及母子。母与子是在野口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主题,他常说母亲莉欧妮·吉欧蒙(Leonie Gilmour,1874 – 1933)是其最大的灵感来源。另一幅出自亚历珊德拉和山缪·梅(Alexandra and Samuel May)收藏的同期画作也描绘了这一主题(图2)。结合野口的生活经历来看,这个题材似乎蕴含着更深层次的含义。他自幼由母亲抚养长大,后又不为父亲所接受,或许胜泉外吉和齐白石恰恰充当了他人生中所缺失的‘父亲’和‘导师’这两个重要角色。

1932年

(图片版权 / 野口勇基金会及纽约园林博物馆)

野口跟随齐白石学习的半年对他影响深远。1938年,他在另一幅北京系列(同为母子图)上题字:‘我是伟大中华的追随者,我从她身上学到优秀的艺术’。他在古稀之年还曾追忆过往,希望重回北京‘学习水墨艺术,学习如何与自然相处,学习生活之道’。这位艺术家在1930年时还很年轻,他在水墨画上的探索促使他用全新的角度思考空间、抽象及形体的概念。野口的北京笔墨系列固然是了解他后期作品的重要一环,同时也值得单独研究──这批画作不仅记录了一位二十世纪中国艺坛大师和一位即将成为现代主义雕塑先锋的年轻人之间的交流,更体现出水墨在风格及创新方面的无限可能。

来源;苏富比拍卖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