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收藏

在线旅游市场去泡沫化 “达人”能否攻破流量坚冰

新浪收藏

关注

2016年,在线旅游市场热点从 “供给侧”到新一轮的“消费升级”,供给端屡屡接受市场的严峻考验。众多打着“新奇特”标签的小众产品诞生在风口下,但无论是产品本身的创新还是VR等技术的热浪,在倒闭潮的阴影里,更像是一场场虚幻的泡影。无法忽略的现实是——资本热捧的风潮一过,就是流量的寒冬。

一系列的资本运作,使在线旅游市场沉淀成“携程、去哪儿、阿里旅行”三分天下的既有格局。流量难寻,获客成本走高,烧钱火拼下,出现了诸如驴妈妈、途牛等企业营收和亏损同增的“怪现状”。已经过了教育用户阶段的在线旅游市场急需一场流量的“破冰战”。

自带流量的“达人”自经营特色市场

虽然线上旅游平台的流量表现沉闷,但在内容出版上,旅行一直是炙手可热的类别。无论是前几年火爆市场的蔻蔻梁、猫力、阿SAM、背包客小鹏等人的畅销书,还是近期蒋勋、毕淑敏等著名作家的旅行随笔,更不用说一直被奉为旅行圣经的《孤独星球》(Lonely Planet)。究其火爆的因素,是越来越多人喜欢透过他人的视角去见识世界上无奇不有的角落。旅行这件事,人心更懂人心,更能驱动好奇的脚步。但在线旅游市场中,“人”的影响因素更多还仅停留在评论及UGC层面。如果将自带流量的“达人”打造成独立的旅游产品,或许会成为新的流量暴风眼。前段时间频繁的旅游直播活动就是一种行业“试水”,甚者短短几小时就带来上千万的流量,轰动了地方旅游局。但其局限性也突显出来,它并不能解决每个人的实际出行需求,这就导致其缺乏可持续的变现能力。

中国分享经济的规模已近两万亿,如何将“达人”做成在线旅游的特色市场,绝对是行业吸睛点。这个事儿,已有了先行者,不是携程、阿里、去哪儿,而是一款目的地APP——九休旅行。不同于其他纯靠烧钱火拼的旅游APP,九休旅行从一开始就瞄准了“达人”市场,默默运作了小半年,经历无数次内测和改版升级,不断扩大着达人的功能占比,下载量已过百万,成为很多游客的云南游必备。

“因为我们做的是目的地,深度和个性化是我们的核心,而这一点,达人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也是当前最被忽略的一个市场。”九休旅行CEO薛磊如是说。作为扎根旅游业20余年的行业专家,她深感当前在线旅游进入到一个怪圈,旅游本属于低频购买的体验型产品,却被拉进了价格战,利益驱使下的消费决策环节被严重压缩,放大了行中的弊端,给“零负团费”大行其道的机会,更是对旅游资源的浪费。网络上一个热门目的地的攻略有成千上万篇,俨然成了另一种“到此一游”的教科书。“现在的人们越来越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旅行,希望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发现和寻找,这激发了及时性、一对一的达人服务市场。再多平台和产品也无法代替“达人”的角色,好比在拨打售后或咨询电话时,很多人仍会直接按‘0’键进行人工咨询,因为每个人的情况和需求都是不同的,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旅行更如此,这就是‘达人’市场的潜能。”

达人旅游机会与挑战并存

从热度不减的“粉丝经济”到飞速膨胀的“分享经济”,个人的影响力开始过渡到众人的影响力,前者促进一个行业的发展,后者足以颠覆一个行业的模式,若能做起达人市场,必将给在线旅游平台带来强劲新动能。在九休旅行APP里,达人的功能主要覆盖行前和行中——旅行最重要的两个环节。不同于其他小众产品的达人UGC,九休旅行是将达人服务本身打造成了产品,“达人即产品”的模式能够真正以用户的需求为中心。

目前,在九休旅行上进行达人咨询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户在APP上提交对于旅行或者目的地的旅行需求及想法后,后台的达人们会自主接单,然后进行一对一的咨询服务;第二种是用户有一定的目的地或主题意向后,根据具体的筛选条件选择达人并进行咨询服务。除了咨询外,九休旅行APP上的达人功能还深化了个性线路的输出和旅行社交的功能,游客可以避开OTA上的同质化路线,走一走达人的“新发现”,若觉得自己玩太孤独,达人还可以陪着玩,所以,九休旅行的达人服务像是“分答+蚂蜂窝+滴滴”的组合。

目的地的垂直化模式让不同达人针对同一个地域的吃喝玩乐游购娱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和推荐,让用户的每个细碎需求都能找到归属感。目前九休旅行APP针对云南的目的地达人已有近千名,如何不断吸引从明星到草根的多元化达人进驻平台,让平台发挥更有趣、更有料的服务价值和产品,正是九休团队发力的下一个重点。一千个达人就有一千个云南,而这一千个云南的精彩是未知却充满期待的,这正是旅游的本质。

处在资本寒冬期的在线旅游市场,开始意识到从渠道商向服务商转变、升级的意义。不是流量口真的难以撬动,而是这个市场确实需要点匠心的真诚, “达人”们是否真能攻破流量坚冰,市场会给出答案。

加载中...